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*引起的一种人和动物共患传染病,蚊子是该病*的长期宿主和主要传播者。该病在蚊子最多的夏秋季节最为多发,而临床上又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,因此,养殖户从初夏就应着手做好猪乙脑的预防工作。
临床症状
猪发病突然,体温升高至40℃-41℃,呈稽留热,精神不振,喜卧,食欲下降,结膜潮红,饮水增加,尿深*色,粪便干结有黏膜;有的病猪呈现后肢轻度麻痹、关节肿大、跛行,有的病猪呈脑炎症状,视力减弱,乱冲乱撞,最后倒地而死。该病尤其能破坏猪的繁殖性能,母猪感染后无明显临床症状,只有流产或分娩时才发现产生死胎、弱胎或木乃伊胎,出生后存活的仔猪,高度衰弱,并有震颤、抽搐、癫痫等神经症状;公猪感染后常发生睾丸炎,多为单侧性,睾丸逐渐萎缩变硬,并通过精液排出病*,失去配种能力。
防治措施
根据该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及母猪发生流产、死胎,公猪睾丸单侧性肿大等特征,可做出初步诊断。
一、环境卫生。按该病流行病学的特点,消灭蚊虫是消灭乙脑的根本办法。
1.注重搞好卫生,在猪舍内施用驱杀蚊蝇的药物,注意要喷施到位,定期打扫场地,每周消*2-3次,对病猪要隔离治疗,死胎、胎盘和阴道分泌物都必须妥善处理,猪圈及用具、被污染的场地要彻底消*。
2.及早整理好猪场内外的排水渠道,清除场内的各种杂草;雨后要及时疏通管道和沟渠,防止场内雨水存积,处于低洼地区的猪场,更要注意做好防涝工作。
3.及时清理猪场内的粪便和污水,粪便要堆积发酵,排粪沟和化粪池要加盖水泥盖板;规模猪场应将粪便运到场外进行发酵处理,散养户也应注意及时打扫栏舍、清理粪便,防止积粪、积尿时间过长。
二、免疫接种。目前,由于灭蚊技术措施尚不完善,控制猪乙脑主要采用乙型脑炎弱*疫苗免疫接种,防止母猪流产、死胎或公猪睾丸炎。
1.临床上主要接种头胎母猪、后备公猪和种公、母猪,免疫后1个月产生坚强的保护力,保护期为12个月。
2.对阳性猪场的后备母猪、种公猪,可在其配种前20-30天加强免疫1次。
3.接种疫苗必须在乙脑流行季节前,一般要求在4月份进行,最迟不宜超过5月中旬,过时接种则保护效果不好。
三、治疗措施。该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,一般方法如下
/p>
1.用抗菌素防止继发感染,同时应用*芪多糖、板蓝根等抗病*药可提高其治愈率。
2.用降低颅内压药,减轻脑水肿,常用的药有20%甘露醇、10%葡萄糖混合静注。
3.对兴奋不安的病猪可用氯丙嗪注射液,高热的配以解热药安乃近、氨基比林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