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能怎样根治 https://m-mip.39.net/pf/mip_7461259.html十二经脉之足太阳膀胱经
??经脉循行
足太阳膀胱经部分:起自目内眦睛明穴,循行攒竹穴、曲差、五处穴,上额交颠,入承光穴,循行通天穴,至此有别支交足少阳胆经。
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交于足少阳胆经。
其支者从通天穴入络于大杼穴,从大杼穴循行肩髆内风门穴,再循行肺俞穴,挟脊抵腰中厥阴俞穴,再循心俞、督俞、膈俞、肝俞、胆俞、脾俞、胃俞、三焦俞、入循膂络肾。从肾俞穴循行气海俞,从腰中下挟脊大肠俞,再循关元俞、膀胱俞、中膂俞、白环俞等穴,别行上髎、次髎、中髎、下髎等穴。
其支者从又复上肩膊内,从附分穴循行贯胛魄户穴,再循行挟脊内膏肓、神堂、噫嘻、膈关、*门、阳纲、意舍、胃仓、肓门、志室、胞肓等穴,过髀枢秩边穴,再循髀外从后廉承扶、殷门、浮郄、委阳穴,下合腘中委中穴。从委中穴循行合阳穴,下贯臑内承筋穴,再循行承山穴、飞阳、附阳等穴。从附阳循行出外踝之后昆仑穴(经穴),再循行仆参、申脉、金门等穴。再行本经之京骨穴,循行束骨、通谷穴至小指外侧之至阴穴。
足太阳膀胱经行入跖骨末端之至阴穴后,即交于足少阴肾经。
《中医大辞典》:足太阳膀胱经自内眼角(睛明)起始,上向额部(神庭),在头顶与督脉相会(百会)。它的分支,从头顶到耳上角。它直行的主干,从头顶入颅,联系脑,回出来从后项部左右分开向下,一支沿着肩胛内侧,脊柱两旁,到达腰部,由此深入,沿脊柱两侧的肌肉,联络肾脏,属于膀胱。它在腰部的分支,从腰部夹脊继续下行,通过臀部,进入膝腘窝中(委中)。它的另一条支脉,从后项向下,自肩胛内缘,直至肩胛下面,夹着脊柱向下,经过髋关节,沿着大腿后面下行,在腘窝中与前支经脉会合。由此合而下行,通过腓肠肌内,出外踝后方,沿第五跖骨粗隆(京骨)到足小趾外侧末端(至阴)。脉气由此与足少阴肾经相接。
??主治概要
足太阳膀胱经主治疾病:癫痫、头痛、项僵、腰背疼痛、眼病、股关节屈曲不利、弯膝时腿肚疼痛、痔疮、疟疾、神经衰弱、月经不调、目*、鼻中流涕或血等疾病。
足太阳膀胱经本经腧穴
??次髎(liáo)穴
《*帝内经·素问·骨空论》
第2骶(dǐ)后孔中,约当髂(qià)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。
月经不调、痛经、带下等妇科病证;
小便不利;
遗精;
疝气;
腰骶痛,下肢痿痹。
次髎穴有补益下焦,强腰利湿的功效。主治少腹、前阴、腰骶等疾患:如月经不调、赤白带下、痛经、不孕、遗精、阳痿、疝气、癃淋、衄血、呕吐、肠鸣泄泻、背寒、腰脊痛、下肢不仁等。现代又多用次髎穴治疗阴痒、子宫脱垂、盆腔炎、卵巢炎、子宫内膜炎、睾丸炎、骶髂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、下肢瘫痪等,并可作催产、引产之用。
次髎穴配三阴交穴、中极穴、肾俞穴治遗尿;
次髎穴配血海穴治痛经;
次髎穴配关元穴、三阴交穴,有调理下焦,活血调经的作用,主治月经不调,带下;
次髎穴配商丘穴,涌泉穴,有健脾补肾,暖胞宫的作用,主治痛经不孕。
艾灸方法:艾炷灸5~7壮,或艾条灸10~15分钟。
《针灸甲乙经》:脊腰背寒。
《铜人腧穴针灸图经》:治小便赤淋。
《针灸大成》:主妇人赤白带下。
*穴位图画来自紫图图书出品《图解*帝内经》
*真人穴位图由云少担任模特并拍摄制作,未经授权不得使用。
如果您是一名针灸医生,请扫描下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