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睾丸炎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看守所医务室保护在押人员生命健康,患癌重 [复制链接]

1#

有严格规范的制度,有人性管理的理念,有尽职尽责的民警,在押人员在看守所里安全能得到保障,最大的隐患就是各种疾病。除了罕见病,最让人担心的是脑梗、心梗等突发疾病,医生经常要争分夺秒“与死神赛跑”。

担负起第二看守所医疗重责的,是一个仅有5个人的医务室,医务室主任邓子福刚刚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。

5人24小时护理患癌重犯

50岁出头的杨某是年关进武汉市第二看守所的。他年轻时曾是足球运动员,后来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,曾持枪杀人。

年12月的一天,杨某报告自己咳嗽不止、胸背部疼痛。看守所医务室进行常规检查和处置后,病情没有任何好转。

医务室主任邓子福告诉记者,在押人员装病是常有的事。有人说胃疼,手按的地方却不是胃;有人说得过这病那病,问他在哪里看过病,他却要想很久。管教民警都能识破这些小花招,一般不会直接点破,而是安慰劝导。

但民警发现杨某疼得用背蹭墙,不像是装的。看医院检查,发现纵膈有阴影,穿刺化验确诊为中期的恶性纵膈肿瘤。肿瘤位于心肺之间,无法实施手术,只能放疗或化疗。

在押人员即使生病住院,监管民警一样是几秒钟也不能放松,何况杨某是重案犯人。杨某第一次住院二十多天,5名民警24小时轮流盯守,给病床上的杨某端屎端尿,夜晚也不能合眼。后来出于安全考虑,医院同意,杨某每天白天住院,晚上被押回看守所。

前前后后,杨某4次住院治疗,持续了一年多,直到他被终审判处死缓送进监狱。杨某心里明白,是看守所救了他一命,只有小学文化的他,离开前写了一封3页纸的感谢信。他还说想让女儿给看守所送一面锦旗,但因为和前妻、女儿早就断了联系,这个心愿可能永远无法完成。

邓子福为在押人员作检查

每年好几次“与死神赛跑”

副所长郝平介绍,所里还有患重病更久的在押人员。

男子魏某因经济案件被抓,因为肾衰取保候审,一审判决后被收监。那时他刚做了肾脏移植手术,每天吃很多药,结果一吃饭喝水就吐。邓子福和民警们押着医院,住院、输液、制订营养方案。两年多后,魏某平安转入监狱服刑。

去年,毒品案死刑犯杨某突发睾丸炎,排尿困难,无法站立,疼得在地上打滚。考虑到杨某系待执行的死刑犯,出所就医安全风险极大,邓子福决定在医务室给杨某进行治疗,消炎引流。此后,他每天忍着恶臭为杨某挤出脓液,清洗创口,杨某渐渐康复。

不怕病情拖得久,也不怕脏累,但怕来得急。

去年一天夜里,某监室在押人员李某大口喘气,胸口痛。民警不到1分钟就赶到现场,给李某做心电图,分析为心肌梗死。看守所配备的救护车火速开到了监区门外,教导员李杰带着民警和武警医院,送医及时转危为安。

“看守所里,脑梗、心梗每年都要发生好几起,我们一个都没耽误。”邓子福说,为了应对突发急病,他们每季度组织演练应急预案。去年1月,医院协商开通了紧急通道,专门抢救突发急性心梗脑梗、心源性休克、急性内出血等急病的在押人员。

医务室主任错过儿子出生

教导员李杰在所里呆了18年,见证了该所获得公安监管场所安全无事故单位、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基层单位、连续15年安全无事故等诸多荣誉。

在李杰看来,第二看守所担负着全市乃至全省监管战线最急难险重的任务,责任重、压力大,因此锻炼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。邓子福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,他5次受到武汉市公安局嘉奖,荣获二等功、三等功各一次,被评为“武汉警星”,今年又获得五一劳动奖章。

走进邓子福的医务室,记者看到他正在对一名在押人员进行诊断、开药、打针“一条龙服务”。许多医生不会打针,邓子福说:“自己扎自己,扎几次就会了。”

邓子福生于十堰房县农家,在部队考上第四军医大学,成为一名外科医生。年初,他转业来到第二看守所,刚来不久就露了一手。一天清早,他巡逻发现监室里有个人一动不动,同监人员反映此人被子是湿的,还喊头疼。邓子福判断为脑梗,医院抢救,化险为夷。

自年1月开始,邓子福在看守所建立了在押人员健康档案,建立了疾病预防和危重病人处置三级预警机制,每天两次组织全所医务巡查,还提出了“不仅治病,也要治心”的心理疏导方法。在邓子福带领下,监管民警个个都成了半个医生。

邓子福的儿子是年10月6日凌晨出生的。当天早上他值完夜班准备下班时,一名患胰腺炎的在押人员突然疼得满地打滚,医院救治。等他忙完来到妇产科时,儿子已经出生了。

“不是我们不顾家,而是看守所里一旦出事就是大事,我们时刻都得绷紧弦。”邓子福说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